在我們的工作中,不時會接觸到一些懺悔錄。應該說,懺悔錄是內心剖白,是真心話。對這些被查處的領導干部來說,一切為時已晚,等待他們的是紀律與法律的懲處。每次讀到這些懺悔錄里的文字,心情總是沉重的,也值得我們深思。
德與紀都要配位。古人說,德要配位。德不配位,必有災殃。作為一名黨員,還應加上“紀要配位”,紀律意識、紀律觀念也要與職位相匹配。所有懺悔錄里,都會說到理想信念的問題。一個人如果身體缺鈣,就容易得軟骨病;一個人如果精神缺“鈣”,就會失去定力,什么樣的錯誤都有可能犯。諸多懺悔者反思,其德與紀,并沒有隨著自己職務的提升而相應提高,甚至任由自己行為踐踏紀法卻茫然不知,直到被組織查處后才幡然悔悟。
善始未必善終。翻看懺悔錄,從他們人生軌跡看,很多都可以概括為艱辛的童年、奮斗的青年、放松的中年、出問題的末期。在懺悔錄中,他們大都回憶小時候如何貧困,參加工作后特別是加入黨組織后如何打拼。仕途之初都比較順利,應該說是善始的。但最后都被組織查處,沒能做到善終。所以說,過去好不等于現在好,現在好不等于以后好。所以要活到老、改造到老,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斗一生,須臾不可松懈。
謹防內因出問題。被查處的黨員干部,根本原因是自己主觀所為,咎由自取。外因不能說不是一個條件,但不是起決定性作用。古語云,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。俗話講,蒼蠅不叮無縫的蛋。同樣的環境、同樣的條件為什么其他人沒有腐敗墮落呢?因為自己理想信念發生了動搖、底線意識模糊,再遇相應環境,出問題就成為必然。
量變引起質變。在懺悔錄中,不少黨員干部談及第一次收別人錢款的經歷,當時也感覺不妥,甚至緊張到晚上睡不著覺。梳理這些人的經歷,應當說他們也不缺乏才干,在各自的崗位上曾經做出過有益的貢獻,有的人成績甚至很大。可是,由于放松自律、放縱自己,不注意小事小節,于是產生“溫水煮青蛙”效應,由量變到質變,最終墜入違法犯罪的深淵,徹底滑向黨和人民的反面,直到被組織查處、失去人身自由后才如夢初醒。
小心成為“獵物”。有的人在懺悔書中坦承,隨著職位的提升、權力的增大,上門求情辦事的人多了,阿諛奉承拍馬屁、說好話的人也多了。開始是收小禮品,后來是收大禮品、貴重禮品;開始是收小錢,后來是收巨額現金,甚至是黃金。作為黨員干部,我們要對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套近乎、施與小恩小惠,要保持應有的敏感與警惕。
權力不能失去監督。權力只有在有效的監督下才有可能正確、規范行使。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都是黨和人民賦予的,自然就應受到監督。不少懺悔者習慣了位高權重,他所管領域當作自家的“一畝三分地”,以領域謀權、以領域謀勢,急功近利。這些人的教訓警示我們,領導干部要正確處理權力與監督的關系,要養成在群眾和組織的監督下工作、生活的習慣,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。